财务绩效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对经营业绩贡献的经济学术语,反映企业在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等领域的综合成效,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价值与风险提供依据 [3-4]。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围绕四大核心维度展开:盈利能力通过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增长率替代传统收益指标,侧重资本增值能力;营运能力以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资产使用效率;偿债能力通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检验财务稳健性;抗风险能力则构建经营与财务风险抵御的双重评估框架 [1] [5]。该体系融合杜邦分析等方法,可系统性分解股东权益报酬率并优化决策支持 [3]。
该评价标准随企业现代化管理需求不断发展,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引入推动评估重心从单一利润考核转向资本净收益分析。其指标设计整合企业经营全流程,逐步形成适配战略目标的多层次量化评价模型 [1] [5]。
- 中文名
- 财务绩效
- 外文名
- Financial performance
- 对 象
- 财务
- 类 别
- 现代词
(1)盈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1] (2)营运能力。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财务绩效能够很全面地表达企业在成本控制的效果、资产运用管理的效果、资金来源调配的效果以及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组成。它可以回答非财务主管最关心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2] 会不会赚钱——成本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及股东权益报酬率。